中学生行为问题及矫正
一、 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
问题行为是指由于社会、家庭、学校及其自身特点的影响,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身心健康发展,给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。这些行为的直接表现是破坏自己或他人学习活动、干扰教学秩序,有害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。
二、问题行为的分类及其表现
1、学业适应问题:成绩不理想而非由智力因素所造成,往往兼具有情绪上的困扰和行为上的问题。表现为学习困难、注意力异乎寻常不集中、过度活动、控制自己的能力差往往影响课堂秩序。还有考试作弊、不做功课、粗心大意、偷懒、不专心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低成就。
2、情绪等非社会行为问题:表现为情绪不稳、自控力差、反应不适度、不合作、焦虑、孤僻、抑郁、疑病、过分任性、过分冲动、过分依赖、做白日梦、焦虑反应、自恋、自杀行为和人际关系不适应等。
3 品德或反社会行为问题:主要表现为偷窃、经常打架、骂人、经常说谎、拒绝上学、逃学、离家出走、攻击行为、破坏行为、不合作、反抗、不守规律、捣乱、伤害等,往往是男生多于女生。
4 青春期问题,常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,如吸烟、吸毒、酗酒、家庭暴力、出走、自杀等。
三、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
1 他人的影响。主要是指同学、好伙伴等,这些人和孩子接触时间较长,关系密切,形成一种无话不谈、无事不讲的哥们关系。同龄伙伴之间的不良行为习惯也被相互“模仿”、“学习”和“交流” 。
2.家长的影响。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。在家庭环境中,孩子也在从不同的角度对父母进行观察和模仿,父母对于孩子来说,就是是一面镜子。在现实生活中,离异、单亲、残缺的家庭、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、家庭成员的不良品德、父母文化素质的不高等因素都会造成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。
3、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。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、生活环境、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、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4、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
(1)学校德育有泛政治化的倾向 (2)“应试教育”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。 (3)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,方法简单,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,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。
5、 学生本身的原因
学生问题行为就其本身来分析(不涉及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因素)也有如下一些可能的原因:个性社会化过程迟缓,社会成熟度低,对学校和社会适应不良;心里冲突产生和加剧;在学校生活中遭到挫折和失败的次数增多;从小形成某些性格弱点导致某些问题行为。
四、 矫正问题行为过程中的具体措施
(一)、学生自身方面:
1 从思想上有意识的去接触一些健康、文明的人和事。
2 从行动上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、措施来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。
(二)、外部方面
1、 家庭方面:做孩子的良师益友,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。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,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,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,要充分发扬民主,使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心悦诚服的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。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、和谐的家庭环境,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,要循循善诱,使家庭成为孩子塑造健康人格的乐园,禁止采取简单打骂粗暴方式解决问题,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往往使问题更加严重复杂。
2、学校方面:一是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,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、道德教育、纪律和法制观念教育,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。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,如:举办演讲赛,书法比赛,体操比赛,“向不文明行为告别”的签字活动,评选“校园十佳文明用语”等活动,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有充分施展的机会,增强学生的自尊心、自信心,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品格和集体主义情感,同时愉悦他们的身心,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,减少其问题行为的发生。三是学校要做好“一会”、“二访”、“三挂钩”的工作。“一会”即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;“二访”即教师家访,家长校访;通过“一会”、“二访”,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,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及时沟通,及时矫正。